因疫情衍生出的「偽」商業模式

因疫情所帶來的新商機,是否未來就成了翻轉產業的「新」商業模式?還是一切又回歸到原點的「偽」商業模式呢?

為何寫這篇文章

近日來因為疫情(COVID-19)關係,造成人民恐慌,全球經濟及股市紛紛應聲倒地,企業主除了啟動緊急防疫措施之外,也在盤算營運還能支撐多久…,雖是如此,有些公司(如:ZOOMGrowork)卻是抓住這波因疫情所帶來的商機(如:線上課程、遠距上班),股價一飛衝天、業績更是強強滾…再加上媒體推波助瀾,聲勢日益高漲,然而,這樣的新商機在疫情過後,是否就成了翻轉產業的「新」商業模式?還是一切又回歸到原點的「偽」商業模式呢?

筆者想以近來討論頻繁的「遠距上班」及「線上課程」作為範例說明。


一切都從網路開始…

因為網路所帶來的「新」商業模式,這已經不是頭一遭,從過去Web的演化(1.0、2.0、3.0、4.0…)至今日,這當中造就出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大企業(Amazon、Google、FB、阿里巴巴、騰訊…),當然也有不少公司被網路快速的浪潮所吞噬而應聲倒地…

圖片來源:ahmadfaizar.blog

相信很多朋友和筆者一樣(或是在書本上看到網路時代相關的發展史)歷經網路世代的迅速發展到出現與資訊科技及網際網路相關的投機泡沫事件,簡稱「.COM泡沫」。這一時期的特徵是,大部分的公司名字會加上「e-」字首(eToy、eLoan…)或是「.com」的字尾(Pets.com、MP3.com…),來使其股票價格增長,然而,股價飆升和買家炒作的結合,以及風險投資的廣泛利用,為這些企業摒棄標準的商業模式創造溫床。它們突破傳統模式的底線,轉而關注於如何增加市場份額,但大部分最終都投資失敗收場(對於當時有那些公司失敗退場,可參考這裡)。

圖片來源: future-marketing

遠距上班(work from home)真的”WORK”嗎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新鮮的做法。早在 1980 年代,IBM 就已經推行「遠距上班」,員工可以在家透過電話視訊會議和同事溝通。根據IBM統計,當時全球約40%的職員選擇在家裡工作。

在台灣網路蓬勃發展的90年代,HP 台灣也在1998年開始推行「在家上班制」,從自願申請的內勤員工中挑選出七人,每週在家上班兩天。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s)更喊出「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並於2000年在台灣也推出了「行動辦公室」,約有七成員工無固定座位。

不過,HP隨後取消「在家上班制」,主要原因是此項制度並未帶來較佳的生產力,IBM也在2017年3月宣布全球取消「遠距上班」,不同意的員工還必須自動請辭。

上述提到的「遠距上班」都是外商企業行之有年的策略-期望透過更專業、更有效率的方式來提高生產力。那麼,台灣呢?從筆者踏入社會工作,就幾乎沒啥聽到有哪些台資企業推行「遠距上班」。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東西雙方的「企業文化」不同所致。

從過去的歷史經驗,筆者想表達的是:

對台灣企業而言,「遠距上班」或是「在家上班」,純粹是公司在面對危機處理項目中應變措施的一環,應定期列入企業經營管理決策考量。

企業主的管理文化是否能隨著科技趨勢環境的改變而有所調整,例如:團隊溝通、KPI的管理設定…等,都是 「遠距上班」 能否”WORK”的關鍵。

線上課程(online course)真的能取代所有學習嗎

據媒體報導,「有企業因為本次疫情關係,加上內部員工調查顯示:跨界協作讓跨領域多元學習需求越來越高,因此決定投入大筆經費開發線上課程…」,看起來是美事一樁,能夠讓員工多元化的自主學習,又不用被時間及工作綁死。然而,真的是如此?

在筆者那個年代,全球最知名的網路通訊解決方案的公司非Cisco(思科)莫屬了。Cisco充分落實線上學習(e-learning)制度:從員工入職報到、公司文化、規章制度、產品訊息、課程資訊等都是一組帳號密碼就搞定。筆者當時也實際參與過許多企業e-learning的基礎架構建置與內容運營。

另外,根據線上學習平台 Coursera 2019的調查,有87%的人學習是為了獲得職業發展、報告、工作等好處,如:獲得晉升、加薪或開始新的職業生涯。Coursera除了與全球知名重點大學(史丹佛大學、台灣大學、北京大學…等)合作之外,更提供證書與證照,還得到許多大型企業(IBM、Google、Amazon、阿里巴巴、騰訊…等)求才的認可。

圖片來源: towardsdatascience.com
圖片來源: ibm

所以,回到剛剛該企業因疫情所提出線上課程的需求,或是也有類似想法的公司,筆者想表達的是:

線上課程其實已經由來有自,並非是什麼新趨勢發展,況且「要喝牛奶,也不一定要自己養牛」,相信 Coursera 就是一個典型的範例。

員工需要的跨領域學習更說明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也絕非單靠線上課程就能滿足,線下互動學習還是有其一定的價值存在。

結語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約莫前幾年喊得震天響的「無人商店」、「共享單車」…等,似乎並沒有變成顛覆產業的新型態商業模式,取而代之的一家家倒閉關門。

筆者以為,無論是「遠距上班」或是「線上課程」或是因為疫情導致的新口號「無接觸」等,很大的一部分是因為環境的快速變化,企業來不及應變,再加上網路寬頻速度的提升所產生的一種因地制宜的作法,是否能發展成翻轉產業的「新」商業模式?則有賴於時間及實績來驗證。套句股神巴菲特的名言:『海水退潮就知道誰沒穿褲子游泳。』

衷心期盼疫情能早日結束,天佑台灣!世界和平!

圖片來源: Image by Tanja-Denise Schantz from Pixabay

若有轉貼需求,請來信(service@pmtone.com)討論。 轉貼時禁止修改內容及標題、須保持所有連結、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原文標題、連結、及作者訊息。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Email
列印
Gary Hsia (夏松明)

Gary Hsia (夏松明)

夏松明(PM大叔):產品管理專家,企業數位轉型輔導顧問,FB「產品經理菁英會」社團創辦人,PM Tone | 產品通 產品經理知識社群網站 站長,目前從事顧問諮詢及培訓講師一職,主要以企業培訓及輔導企業產品開發、經營管理及業務行銷等顧問講師工作。 同時擁有「PMP國際專案管理師證照」、「WBSA高階策劃師認證」及「NPDP新產品開發專業證照」,也受邀至企業內部、大專院校授課並擔任公開班講師,是業界少數具備「經營管理」、「新產品開發」與「品牌行銷」等專業領域的資深顧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