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創新創業】Familiarity Matrix(熟悉矩陣模型)

Familiarity Matrix(熟悉矩陣模型)是由Roberts & Berry兩位學者於1985年所提出,該模型指出企業在創新活動中,所使用的技術及市場知識與企業現有知識不同的範圍。

三分鐘讓您快速了解一個PM專有名詞及術語,歡迎收聽產品學院「術語通」單元。


各位PM朋友們大家好,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Familiarity Matrix(熟悉矩陣模型)。

Familiarity Matrix(熟悉矩陣模型)是由Roberts & Berry兩位學者於1985年所提出,該模型指出企業在創新活動中,所使用的技術及市場知識與企業現有知識不同的範圍。當企業要採用漸進式創新,則可尋求內部發展;若企業採用愈多的突破式創新時,就須向外尋求協助。

Familiarity Matrix(熟悉矩陣模型)沒時間看文章嗎? 用聽的也可以

Roberts & Berry認為企業創新成功與否是取決於其所採用的創新機制而定。企業可依據它對與創新有關的技術及市場知識的熟悉程度來採用七項機制中的一項:內部發展(internal development)、購併(acquisitions)、授權(licensing)、內部創業(internal ventures)、合資或策略聯盟(joint ventures or alliances)、創業投資及輔導(venture capital and nurturing)、教育性購併(educational acquisition)。

資料來源:Roberts & Berry 1985

第一區(對市場不熟悉,對新技術熟悉):採取合資、購併、策略聯盟

每一家公司將其他公司所沒有的東西拿出來談判,也就是彼此的才能是互補的。因為公司熟悉新技術,但是對市場不熟悉,其可以找個對市場熟悉的伙伴合作,因此其可進行合資、購併及策略聯盟。

第二區(對市場不熟悉,對新技術不熟悉):採取創業投資、教育性購併、內部創業

此背後的原理是公司既存的才能在面對新技術和市場時會是一種障礙,因為技術將被淘汰。此三種方式允許公司去學習且建立新才能。

第三區(對市場熟悉,對新技術不熟悉):採取合資、購併、策略聯盟、授權

與第一區不同的地方在於,因為對市場熟悉,所以它可以向其他的公司取得技術的授權。

第四區(對市場熟悉,對新技術熟悉):採取內部開發和購併

內部開發在三種情形下比較會被選擇:

1.當技術改變在組織中是一種能力增強或漸近式的,而其工作大部份是建立在既有的才能上;

2.當企業並不處於匆忙時;

3.當企業想保護它的技術時。購併是發生在當企業需要快速地得到技術時。因為其本身熟悉新技術,所以有吸收能力去接收其所買的新技術。

總而言之,若企業對技術及市場熟悉,則其最好由內部來發展創新,因為已具備能力來創新;反之,若企業對技術及市場是不熟悉的,其最好使用創業投資及輔導或教育性購併等方式。

以上是今天針對Familiarity Matrix(熟悉矩陣模型)的解說,如果想獲取更多知識內容,歡迎加入我們的產品學院。「術語通」,我們下次見。

歡迎加入「產品學院」,獲取更多知識內容(專有名詞及術語)

產品學院為【PM Tone 產品通】 旗下的《知識庫》社群網站,內容涵蓋各種PM(產品經理、專案經理、產品負責人、產品行銷經理等)所需要精進及累積的軟技能(如:讀書會知識分享)與硬實力(如:產品開發流程或個案討論)。

本文作者:PM大叔

主圖來源:Image by Nam Nguyen from Pixabay

若有轉貼需求,請來信(service@pmtone.com)討論。 轉貼時禁止修改內容及標題、須保持所有連結、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原文標題、連結、及作者訊息。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Email
列印
編輯嚴選

編輯嚴選

我們是網站的小小編輯群 專門負責挑選、刊登好文章 歡迎部落客、寫手們投稿至 editor@pmtone.com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