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爭取客戶的過程當中,我方永遠都是陪榜的角色?」
「明明價格比競爭對手便宜1/3,卻連產品測試的機會也沒有?」
「對手總是比我們搶先一步推出新產品?是流程出問題還是技不如人呢?」
此外,在談到新產品專案的類型時,筆者還發現到:即使是高層主管,似乎也無法區分「突破型專案(Breakthrough Project)」與既有產品的差別在哪裡?於是所有的討論也只能停留在現有產品規格的提升與改善,自然無法產生有任何創新、突破的產品,得不到顧客的青睞相信應該是意料之中的事。
「產品要創新,身為產品負責人的產品經理當然也要創新」。最近幾次的企業內訓當中,筆者對於參與培訓學員的問題都是如此回應的。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創新都極具突破性、足以改變世界,有些甚至可能連成功或永續性都沒有,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創新」。此外,無法通過市場嚴苛考驗的創新,永遠不會被視作真正的「創新」。
「創新型」產品經理:五大特質
因此,要成為「創新型」產品經理,筆者以為,至少須具備以下五大特質:
1.同理心(Empathy)
「創新型」產品經理必須具備同理心。要對所從事行業充分瞭解,先成為這行業的專家。深度瞭解這個行業的使用者行為、行業規則、行業特點,或者至少是資深用戶,才能培養自己的同理心,也才能把握住整個產品的發展方向,領導團隊做出產品。對應到新產品開發上的運用,產品經理的換位思考,即是透過觀察、分析、討論讓自己更貼近目標客群(Target Audience)的生理與心理實況,體驗消費者使用產品或服務的情形,以找出潛在需求與市場機會點的過程就是所謂的洞察(Insight)。
2.整合型的思考家(Integrative Thinker)
「創新型」產品經理必須要運用邏輯思考的能力來全面性的分析與解構問題,包含問題的深度與廣度,以及該如何提出創新手法來面對與解決問題。簡單來說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僅僅只有一種,更多時候,是問題的定義不明確而導致錯誤的解決方案。例如:手機通訊不佳,是硬體元件出問題?或是音訊軟體未更新?抑或是基地台訊號太弱?…造成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可能性,必須多方探討分析才能加以判斷。
3.樂觀主義者(Optimist)
「創新型」產品經理必須是個超級樂天派。因為在新產品開發的過程當中,會遭遇到許多繁瑣的事情,除了產品相關的問題必須處理之外,團隊成員的管理上(如:衝突管理)有時更為棘手。此外,要如何領導團隊達成新產品目標,更是「創新型」產品經理的重要任務,而樂觀積極似乎是唯一的良帖藥方。
4.實驗主義者(Experimentalism)
「創新型」產品經理必須具備實驗家精神。幾乎所有重大的創新都是來自於反覆的實驗之後才能得到驗證,而非僅僅是漸進式的改良(如:筆電的CPU由Core i5提升到Core i7)。這也是「設計思考」所強調的精神:從資料的分析與綜整活動中,產生洞察與靈感;將靈感與洞察轉化成更多可能創意並篩選最具潛力創意、然後發展成完整的行動計畫並付諸執行,而這幾個步驟會在設計的流程中來來回回不下數次,先有思考,才有設計,然後再來思考,再重新設計。
5.協同合作者(Collaboration)
「創新型」產品經理必須是個協同合作者。新產品開發是全公司所有人的事, 因此必須是個跨功能團隊(Cross-functional Team),身為團隊的領導者,自然必須扮演溝通協調及合作的角色。
結語
總結來說,政府如果聽不懂民眾的聲音(傾聽顧客聲音),即使有再好的政策(產品),自然也無法得到人民的認同(Buy-in);對應到企業來說,要想做到產品創新,超越競爭對手,免於價格競爭,就必須積極培養「創新型」產品經理以因應;對產品經理來說,隨者網路、手機世代快速更迭,唯有不斷地更新思考邏輯,才能引領產品走上創新之路。
圖片來源:Visualhunt
若有轉貼需求,請來信(service@pmtone.com)討論。 轉貼時禁止修改內容及標題、須保持所有連結、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原文標題、連結、及作者訊息。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