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rics的定義與特點
根據美國新產品開發管理協會PDMA的定義,所謂的Metrics(度量指標)指的是:「一種追踪產品開發的測量方法,允許公司對流程改善帶來的影響進行衡量的測量方法。這些方法因公司而異,包括流程的特徵測試,如:上市時間、具體開發期間、每年新產品商業化的結果和新產品的銷售比重等等。」
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則認為,Metrics指的是「對一個系統、元件或流程所具有的某個既定的屬性給予一個量化程度的測量。」
綜上所述,Metrics有以下四個特點:
- Comparative(可對比的)- 可以使用評量來比較不同的族群(如:男性上班族與女性上班族對於平板電腦的使用?),或者是產品使用前與使用後之差異(如:使用生髮液的前後差別)。
- Understandable(可明瞭的)- 大家都希望團隊成員可以牢記評量方式,因此必須要簡單明瞭。
- 是一種理想的比例或轉換率(ratio or conversion rate),用來提供KPI指標達成的進程。
- Actionable(可立即採取行動的)- 針對當下評量的成效,可立即採取回應而不是等到KPI指標將至才採取行動(如:「六個月內減重十公斤」,如果每月的進程都不及1/6,那麼第二個月就必須採取其他方式來達到減重的目標)。
知道Metrics的意思之後,我們再來談談甚麼是KPI?
KPI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的縮寫,中文是「關鍵績效指標」的意思。KPI的設計本意是為關鍵性的任務(如:新產品開發專案)定出衡量的方法,再用實際測量得到的數字做回饋,協助各級人員瞭解狀況與進度,以進行必要的調整,藉以提升總體的效益。
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d Card,BSC)大師科普朗(Robert S.Kaplan)就說:「可以把 KPI 想像成飛機駕駛艙内的儀表。飛行是很複雜的工作,駕駛需要燃料、空速、高度、學習、目地等指標。而管理階層和飛行員一樣,必須隨時隨地掌控環境和績效因素,他們需要借助儀表來領導公司飛向光明的前途。」管理大師杜拉克(Peter Drucker)也說:「關鍵領域的指標 KPI,是引導企業發展方向的必要‘儀表板’。」
KPI法符合一個重要的管理原理–“80/20法則”。在一個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中,存在着“80/20”的規律,即20%的核心人員創造企業80%的價值;而且在每一位員工身上“80/20法則”同樣適用,即 80%的工作任務是由20%的關鍵行爲完成的。因此,必須抓住20%的關鍵行爲,對之進行分析和衡量,這樣就能抓住業績評量的重心。
那麼兩者之間有何不同呢?
筆者嘗試以減重為例說明之:
「六個月內減重十公斤」稱為『KPI』,可以定期(如:by月)去Review進程;而『Metrics』可以比喻成「每次運動完所消耗的卡路里,透過每天的評量(如:是否達成 1/30)來了解自己的進程」。
KPI 既然是執行策略管理時所訂定的關鍵績效指標,意味著:若指標沒有達成,公司的策略、重大目標或是長期目標達成就不樂觀。
Metric所扮演的角色即是一種追蹤進程(tracking progress)的評量方式,針對進程落後或無法達成的KPI指標提出其他的改善方式,才有機會達成公司整體目標。Metric施行的重點如下:
- 只需衡量公司做得不好的地方
- 準確了解度量指標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 測量正確的事物數量
- 使度量指標與企業目標保持一致
- 讓負責測量內容的人員參與定義指標
- 監控指標並立即採取行動
結語
對產品經理來說,無論是KPI或是Metrics都是協助管理新產品開發進程的工具,進而達成新產品成功上市的目標。如果工具使用得宜,企業的整體營運績效勢必往上提升,反之,KPI 可能會造成 Killing People Individually的惡劣結果。
圖片來源:Visualhunt
若有轉貼需求,請來信(service@pmtone.com)討論。 轉貼時禁止修改內容及標題、須保持所有連結、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原文標題、連結、及作者訊息。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