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作者三木雄信(Miki Takenobu)曾擔任軟銀的專案經理,參與過許多新事業及大型計畫,是董事長孫正義的左右手,作者將當時跟著孫社長時學習到的方法與經驗整理出「制勝商業法則」也是本書的核心架構。
過去企業以徹底的效率化和品質管制為基礎,在內部去除「不合理、浪費、不均」的現象,製造出優質產品。只要把這種思維從「公司」延伸到「社會」,就能在這個時代創造出用戶想要的商業理念和計畫。
找出社會的「不合理、浪費、不均」
隨者AIoT等技術的先進發展,其實多數企業經營者及商務人士還是不知道「該如何將這些技術應用在自己的事業上」。作者認為,商機就藏在社會的「不合理、浪費、不均」:
- 不合理:負荷超過所能承受的範圍,處於效率低落的狀態(例如,趕不上的交期、不合理的生產計劃)。
- 浪費:人事物超過所需的狀態(例如,浪費時間、多餘的庫存、冗員等)。
- 不均:不合理和浪費同時存在,導致品質不穩定。
SQM商業思維
- 從「TQM」轉為「SQM」:兩者的差異在於,「TQM」= 消除「公司」浪費的機制,「SQM」= 消除「社會」浪費的機制。
- 消費者需求從「擁有價值」轉變為「體驗價值」:現今消費者需要的不是「擁有」,而是「即時獲得必要的體驗」。
- 就算你的公司不這樣做,也有其他人會做:一定有人敏銳地注意到社會的變化,用你們公司的產品推出新服務。
落實SQM的三種商業模式
一、平台
- 定義
- 具變動性地直接串聯賣方和買方,讓價值達到最佳化
- 以資訊和價值流通的機制取代生產
- 龐大資訊形成價值
- 功能
- 交易仲介功能
- 由消費者進行評價為品質把關的功能
- 支付功能
- 經營變化
- 經營資源從「大量存有」轉變為「即時調度」
- 價值創造的場所從「工廠」轉為「社會」
- 從「工廠生產率」到「社會的生產率」
- 價值鏈從「單一方向、固定」轉變為「即時最佳化」
- 從「大量生產、大量消費模式」轉變為「循環型模式」
二、訂閱制服務
- 能穩輸不贏的訂閱制服務
- 不販售單一商品,而是站在消費者立場,提出套餐服務
- 除了吸引用戶長期訂閱之外,也要推出各種加值服務
- 擁有會員ID與付款資訊
- 經營上的變化
- 減少產品生產中的「不合理、浪費、不均」
- 讓使用者無縫接受新科技
- 讓使用者得以避險
三、個人化服務(高附加價值化)
個人化服務是指因應個人需求,推出高附加價值的服務。
個人健身課程「RIZAP」就是依照每一位顧客的目的、目標、年齡及體力設計健身課程,由教練進行一對一的指導。
結語
從開發新產品、新服務到發展新事業或自行創業,本書作者建議從「不合理、浪費、不均」中,運用SQM商業思維找出潛藏的新商機。
歡迎加入「產品學院」,獲取更多知識內容(完整簡報檔及心智圖)
「產品學院」為【PM Tone 產品通】 旗下的《知識庫》社群網站,內容涵蓋各種PM(產品經理、專案經理、產品負責人、產品行銷經理等)所需要精進及累積的軟技能(如:讀書會知識分享)與硬實力(如:產品開發流程或個案討論)。
本文作者:PM大叔
資料來源:本內容摘錄於《SQM商業新思維》第一章
主圖來源:Image by Engin Akyurt from Pixabay
內文圖片:作者整理
若有轉貼需求,請來信(service@pmtone.com)討論。 轉貼時禁止修改內容及標題、須保持所有連結、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原文標題、連結、及作者訊息。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