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讓您快速了解一個PM專有名詞及術語,歡迎收聽產品學院「術語通」單元。
各位PM朋友們大家好,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Technology Adoption Life Cycle(技術採用生命週期)。
技術採用生命週期(Technology Adoption Life Cycle)的這個概念,最先來自於 1943 年 Ryan & Gross 對美國愛荷華州的玉米新品種擴散行為研究,此研究成為了之後「創新擴散」的里程碑。
美國傳播學者也是社會學家Everett M. Rogers在1962年所撰寫的《創新擴散》一書中,首度提出《Diffusion of Innovation Theory》也就是所謂的「創新的擴散理論」,Rogers根據採用的先後,將採用者區分為五大類,包括創新者(Innovators)、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s)、早期大眾(Early Majority)、晚期大眾(Late Majority)以及落伍者(Laggards)。
許多研究發現,隨著時間經過,創新採用者的累積人數呈現S型曲線,其中早期大眾及晚期大眾都各占全體顧客的三分之一,早期採用者及落伍者各占全體顧客的13.5%,創新者更少,約占全體消費者的2.5%。此一採用者分類方法,在新技術、新產品、新風尚等各類創新上的採用行為都有類似的現象。並成為整個高科技產業在推廣新產品或行銷上的一種基本理念。
高科技產品行銷專家同時也是《跨越鴻溝》一書的作者傑弗瑞‧摩爾(Geoffrey A.Moore)改良了技術採用生命週期理論,並加入「鴻溝」(chasm)的概念。摩爾指出,高科技產品在市場上的擴散是不連續的,很多產品早期發展非常成功,但因為後期無法跨越市場瓶頸而致失敗。換言之,廠商獲得某一類顧客群,並不能確保就會獲得下一類顧客群,而最大的不連續間斷處存在於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s)與早期大眾(Early Majority)兩個顧客群體之間,即稱為「鴻溝」。對產品經理來說,「鴻溝」可說是技術採用生命週期中最不可輕忽的過渡階段,企業唯有跨越鴻溝,才能擺脫小眾市場進入主流市場。
總結來說,技術採用生命週期是一種社會學模型,說明了一個新技術產品融入一個社會的過程,它根據定義的採用者群體的人口統計和心理特徵描述對新產品或創新的採用或接受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過程中的每個階段都和特定族群相互結合,加總起來就構成了整個社會。
以上是今天針對Technology Adoption Life Cycle(技術採用生命週期)的解說,如果想獲取更多知識內容,歡迎加入我們的產品學院。「術語通」,我們下次見。
本文作者:PM大叔
主圖來源:Image by Tanja-Denise Schantz from Pixabay
若有轉貼需求,請來信(service@pmtone.com)討論。 轉貼時禁止修改內容及標題、須保持所有連結、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原文標題、連結、及作者訊息。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