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有個在中國多年的朋友問我:「你熟互聯網嗎?」
我想著:「互聯網?Internet 應用嗎?咱們不是用這 internet 應用二十多年了?」
朋友說:「好像不是只有 internet 應用那麼簡單,在中國把互聯網說的很神,所以有點懷疑。」
然後,我上網找著互聯網的資料,怎麼看都覺得不就是全世界在用的網路應用而己嗎?但心中有點虛虛的,畢竟不是在生活在當地,無法真正去體會這新的名詞-【互聯網】。
然後,最近在一本書:【順流而為,互聯網+】中看到作者的序中,有一段話說的很有意思:
「化緣的改叫眾籌;算命的改叫分析師;八卦小報改叫自媒體;統計改叫大數據;忽悠改叫互聯網思維;做耳機的改為可穿戴設備;IDC 的自稱云計算;辦公室出租改叫做孵化器了;圈地蓋樓改叫科學園區;放高利貸的改叫資本運作;借錢找朋友叫做天使投資。」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改了一個名字、包裝成符合國家政策的閃亮名字,要錢,很容易;忽悠不懂的人,更容易!
2014年正式到了上海工作,花了三個月時間摸透了微信的底,使用所有生活上的 APP 後,在想要去深入了解【互聯網思維】時,李克強在 2015 年 3月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媽呀,還沒搞懂【互聯網】和 Internet 運用時,怎麼就升級到【互聯網+】了。
我們先來了解什麼叫【互聯網】,再來討論什麼叫【互聯網+】。
若你到中國實際生活,會發現中國的 internet 運用中,有一個思維和其它別的國家很不同:【平台】。若用台灣的字眼來說,應該是 Platform。
【平台】,在現實界來說,可以是一個實際的「組織」,如什麼百貨商場管理協會這一類的,它是一個讓某一些特定人在裡頭【交流】的地方,上面有人、有了人就有資源、有了資源就可以有利益流動、有了流動即可帶動資金、有了資金就可以去投資、有了投資就可以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然後,把它擴大,百貨商場管理協會和什麼有關?鞋子協會?食品協會?重點是,這三個聯合起來,還要搞一個【商業模式】出來。【商業模式】說穿了,就是如何賺錢及如何分贓的條款。從小父母就教我們團結就是力量,希望透過聯盟達到 1+1 >2 的道理。
這就是【互聯網思維】。
若這時,我們把這【平台】變成一個系統平台呢?百貨商場的一個 APP ,賣鞋子及食品的商家就聯合起來到這 APP 商場開店。人,就是會員、就是流量;有了流量,別人看到有錢賺,賣衣服的也來了;有了更多產品,就更可以活絡交易;有了交易就有現金;有了現金就可以拿這再去做股市、房地產、放貸業務;有了這些國家經濟就可以發展起來。
這就是【互聯網】。
所以,除了特有商家單獨的 APP 外,大多 APP 都是以【平台】的形勢出現,如淘寶、大眾點評、美團、餓了嗎?、58同城、安居網、二手車網等等,大家共分享同一個商場平台。這是中國經濟發展政策的一部份。
那【互聯網+】就是再升級,升級到所有性質不同的(【互聯網】+行業別)+(【互聯網】+行業別)。
例如?
~待續~
備註:類似快的打車原先也是只有出租車,現在也結合拚車,專車及代駕,我相信接下來,如保齡球理論一樣,總會再打下一個瓶子。
給這篇文章打個分數吧~
延伸閱讀:
- 『互聯網+』與『+互聯網』有何不同?
- 【互聯網+1】 到底啥叫互聯網 ?
- 【互聯網+2】 從經濟政策面看互聯網+
- 【互聯網+3】 互聯網+應有的基本思維(1)
- 【互聯網+4】 互聯網+應有的基本思維(2)
- 【互聯網+5】 互聯網+應有的基本思維(3)
- 【互聯網+6】 你真的知道什麼叫O2O嗎?
- 轉型、創新的契機:PM應如何建立一個「互聯網+」團隊?
- 「互聯網產品經理」需要哪些特質?與傳統產品經理有何不同?
- 互聯網時代:新創公司PM的三不與三要
- 互聯網時代:「朝令夕改」不稀奇,更要能接受「朝令朝改」!
圖片來源:Visualhunt
本文作者:
朱婉真(Charisse Chu)
自 1991年即進入資訊界,一直服務於所謂的乙方資訊公司,由小小的工程師一直奮鬥至上櫃公司的技術主管。曾經歷過台灣整個資訊發展時期,主機、DOS、Window、Internet、.com 泡沬化時代,參與過的案子不計其數,如早期較有名的春天百貨、達美樂、誠品等,至中期的經濟部的B、C、D等計劃案,近期的特力屋、好幫手、統一後台處理等等。
目前為台灣某上市公司上海分公司擔任互聯網事業部主管。
若有轉貼需求,請來信(service@pmtone.com)討論。 轉貼時禁止修改內容及標題、須保持所有連結、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原文標題、連結、及作者訊息。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