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分析法:如何應用於新產品開發?

「情境分析」(Scenario Analysis)則是對未來市場狀況的各種假設分析,目的是希望能更明確的瞭解新產品未來在市場中的可能處境變化。「情境分析」的設計方法是目前產品設計的顯學。

自古以來,說故事與聽故事都是人類基本能力,透過說故事的方式來描述人、事、物,讓聽故事的人能夠從中了解其背後的意義及訊息。

「情境分析」:產品設計的顯學

所謂的「情境」(Scenarios)是指對策略有重要性的可能狀況或敘述,通常是以說故事的方式來進行;情境也包括對每一種可能狀況對機構產生的影響與結果加以描述。情境的提出可以來自理性的分析,也可以來自創意的發想。

「情境分析」(Scenario Analysis)則是對未來市場狀況的各種假設分析,目的是希望能更明確的瞭解新產品未來在市場中的可能處境變化。「情境分析」的設計方法是目前產品設計的顯學。傳統系統化的設計模式,多是以「設計者」的角度出發,經由探討物與物之間的關係,進行功能性的設計,忽略了設計者與使用者之間對「產品」認知不同所造成的差異。

對應到新產品開發流程來說,則是透過一個想像的故事,包括使用者的特性、事件、產品與環境的關係。模擬未來產品的使用情境,透過使用情境的模擬,探討分析人與產品之間的互動關係。不斷以視覺化及實際體驗,來引導參與設計開發的人員,從使用者使用情境的角度,來發掘產品構想,評斷構想是否符合設計主題,同時檢驗產品的構想是否符合使用者潛在的需求,基本上就是以「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

「情境分析」法的原則與步驟

產品經理利用「情境分析」將會產生幾種重要的情境狀況,除了供市場機會預測以外,也可供新產品開發設計決策之參考。

「情境分析」的第一步,就是先釐清目的,然後針對各種可能的情境,研擬出相關對策,並且達成「可操作性」,如此才能方便第一線人員得到明確的指示,立即做出處理。

「情境分析」的第二步是以「如果……,就會……」(what if)」來設想:如果這樣做,會怎麼樣?如果不這樣做,會導致什麼後果?

舉例來說,採購部門或人員在買貨前,必須先設想以下幾種情境:首先,如果沒有貨比三家,可能就會以較高價格購入貨物;其次,就算問到了便宜價格,也可能是遇到品質差的廠商,所以才能把價格壓低。為避免這樣的狀況,就必須在採購SOP中,明文規定要找合格的廠商,並且同樣也要多加比較,一一詢價才能篩選出最滿意的價格。

現在實務上常用的「情境分析」法主要源自於殼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 Shell),並可分為以下六個步驟:

步驟一:由外部事件,決定外部驅動力

步驟二:將外部驅動力整併,並決定不確定軸

步驟三:由不確定軸之組合產生情境

步驟四:縮減上述情境或選擇主要需因應情境

步驟五:撰寫情境劇本

步驟六:針對上述情境劇本,擬定因應對策或策略

上述六個步驟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其一為決定外部不確定事件,其操作方法其實就是先前策略規劃流程中的外部環境分析,即PESTLE分析(Political/Economics/Social/Technological/Legal/Environmental)。透過有系統的外部環境資訊收集或是專家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找出會影響未來的主要事件。其次,為建構情境與情境劇本。因為外部事件僅是未來情境的”骨架”,因此需要針對這些骨架長出”一些肉”,讓決策者或規劃者有所依循,其中”這些肉”即是情境故事或稱為劇本。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劇本的撰寫是重要的,通常需要有想像力也要有豐富的實務操作經驗。

「情境分析」法的設計流程

有學者將「情境分析」法的互動設計流程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觀察、角色設定、情境故事、創造。

I、觀察(observation):一個成功的互動設計,首先第一步,必須要以了解使用者的真正需求為基礎,因此觀察使用者如何與現有的產品作互動,便是一個出發點。小新的觀察盡量找出不同的使用型態。

II、角色設定(characters):觀察展示了人與產品間的互動,提供給設計師一個更接近問題中心的脈絡,既之而來的挑戰就是如何將人類行為、期望與是設計相關的內容,融會入新的設計當中。情境故事法可協助設計者找尋改變的脈絡,讓我們能夠抓到使用者的興趣及喜好。當設計者設定情境故事中的角色時,制定使用者不同型態的可能性,如此可以使互動設計的資訊多樣化,而著重於單一使用者的身上。

III、情境故事(Scenario):在進行觀察、角色及場景設定後,下一步發展情境故事裡的細節互動,在此階段以情境故事描述產品機能與人的行為的細ˋ節與外貌將所有的論點集合起來,如使用者的滿意度、生產力、安全性、外部的環境、審美…等,適切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產品。情境故事法可以表現的範圍大到共通內容,小到互動細節,都可以透過情境故事的方法進行描述。

IV、創造(invention):當產品有越多的功能,產品及越複雜,而隱喻(metaphor)被證明能夠有效的組織與引導使用者的操作與認知。將有效的隱喻使用在設計,有助於人與介面間的互動。一個好的隱喻須具有能夠包含設計問題與延伸產品設計的架構,不同的隱喻用於不同產品設計中,因此設計者要了解何時是使用隱喻的機,草圖隱喻(sketching metaphor)可以用於製作使用者互動的參考。

結語

對於產品經理來說,「情境分析」法在實務操作上有以下三項重點:

(1). 情境劇本撰寫需要有想像力。

(2). 操作者應熟悉策略規劃整體流程與情境分析整體流程。

(3). 情境分析的使用與決策需求相關,因此決策者的需求探索為關鍵。

簡單來說,我們也可以將「情境分析」法理解成將各種可能狀況的劇本都寫好,看最後出現哪一種情況,就按照該劇本來演。

資料來源:科技產業資訊室

圖片來源:Visualhunt

若有轉貼需求,請來信(service@pmtone.com)討論。 轉貼時禁止修改內容及標題、須保持所有連結、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原文標題、連結、及作者訊息。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Email
列印
Gary Hsia (夏松明)

Gary Hsia (夏松明)

夏松明(PM大叔):產品管理專家,企業數位轉型輔導顧問,FB「產品經理菁英會」社團創辦人,PM Tone | 產品通 產品經理知識社群網站 站長,目前從事顧問諮詢及培訓講師一職,主要以企業培訓及輔導企業產品開發、經營管理及業務行銷等顧問講師工作。 同時擁有「PMP國際專案管理師證照」、「WBSA高階策劃師認證」及「NPDP新產品開發專業證照」,也受邀至企業內部、大專院校授課並擔任公開班講師,是業界少數具備「經營管理」、「新產品開發」與「品牌行銷」等專業領域的資深顧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