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與『+互聯網』有何不同?

最近比較夯的網路用語,則是源自於大陸的說法:『互聯網+』,將其顛倒過來就成了『+互聯網』,兩者意義不僅不同,更是攸關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思維!

中文真是博大精深,同樣的詞語顛倒過來,不僅意思不同,錯用了真的就GG了…, 例如:故事、事故 。

過去筆者也曾針對「產品行銷」及「行銷產品」提出淺見:對台灣多數公司而言,都是先做出產品後,再來找市場,所謂的「產品行銷」最終就是想辦法達成公司的目標而已;伴隨者網路科技不斷地演進發展,消費者對於產品的認知與了解已由過去的被動接受轉化成主動參與,因此,公司再開發新產品之初,應該先思考該產品上市後該如何「行銷產品」?(全文請參考《「產品行銷」OR「行銷產品」!?》)

最近比較夯的網路用語,則是源自於大陸的說法:『互聯網+』,將其顛倒過來就成了『+互聯網』,兩者意義不僅不同,更是攸關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思維!

『互聯網+』=互聯網+傳統行業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互聯網+』的意涵,根據最新出版的《互聯網+:國家戰略行動路線圖》一書當中,作者馬化騰(QQ之父、騰訊創辦人兼執行長)指出,互聯網不是萬能的,不必神化「『互聯網+』,但『互聯網+』會成長為未來的新生態,如果我們錯失互聯網的使用,就像第二次產業革命時代拒絕使用電能。『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關係不是減去而是加上,隨著行動互聯網興起,愈來愈多實體、個人、設備連接在一起,互聯網不再只是虛擬經濟,而是主體經濟社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透過互聯網把人與服務、設備、內容來源連接起來、實現互動後,虛擬與現實世界的邊界已經模糊。

簡單來說,所謂的『互聯網+』,即是互聯網加上一個傳統行業。互聯網加上金融為互聯網金融(Fintech = Finance + Technology),互聯網加城市為智慧城市,互聯網加工業則為智能工業,例如德國推行的「工業4.0」。只有創新才能讓這個”+”真正有價值,有意義。

很多台灣企業以為與網路沾上了邊(如:架設電商平台、運用社群媒體…等),乍看之下似乎就是屬於互聯網企業(或者自己認為),殊不知其思維卻仍然停留在傳統製造代工思維,當然就不會有「互聯網思維」。這種缺乏創新思維的做法,就只能稱之為『+互聯網』。

企業之所以會有『+互聯網』的做法,筆者以為多少與2000年「.com泡沫化」有關,其實”.com”的方向目標,本身來說並沒有問題,錯是在於:太多新創公司只看到「本夢比」,並未專注於公司經營的「本益比」,以至於當營運資金燒完後,經營者及投資人才驚覺苗頭不對,可惜為時已晚…。當時的情景確實造成之後多數傳產想要發展網路事業時,心中產生不小的陰影,遂將「互聯網」束諸高閣,視為高深莫測、不可輕易嘗試的一門技術。

互聯網思維的三原則

實際上,所謂的「互聯網思維」是用來引導傳統產業如何做產品?如何改變它的產品體驗?如何改變它看待使用者的方式?如何改變它跟使用者的連接方式?更重要的如何改變商業模式?從而讓資源真正重新配置,產生1+1>2…甚至於100倍的綜效。

那麼,對應到新產品開發流程階段,產品經理在規畫產品時,該如何運用『互聯網+』而非『+互聯網』呢?筆者以為,需注意以下三項原則:

1.)需求連結:

互聯網對產品經理的意義在於,必須思考如何將產品或服務的需求與其他網路裝置連結在一起(如:Internet of Things)。唯有串連這些服務應用,才有機會顛覆產業遊戲規則。舉例來說,Uber即是將司機與坐計程車的人,透過App的連結提供更優雅、舒適的選擇。

2.)使用者經驗:

產品經理必須要花更多的時間在了解產品真正的使用者是誰?而不是僅花時間在付錢的客戶身上…,聽起來有些矛盾,對吧?!要知道有時使用者不一定是付錢的客戶,舉例來說,有很多企業使用的軟體(如:ERP、CRM),真正的使用者是員工,而這些人可能是部門的中堅分子、核心人士之類的key person,雖然沒有真正的核決權限,但卻可以左右公司的採購權。

3.)商業模式

所謂「商業模式」,簡單來說就是指「人流」「物流」及「金流」三者之間的關係:產品要賣給誰?誰提供產品給公司?公司該付錢給誰?誰又該付錢給公司?產品經理在設計開發產品時,除了考量到使用者的需求之外,更必須要思考該產品的「商業模式」。否則即使有互聯網的推波助瀾,一旦找不到商業模式或是獲利的來源,最後也只能落得產品下市的窘境。

結語

多數企業以為只要產品或服務搭上互聯網的順風車,就能達到加乘的效益,如同Airbnb的創辦人所說的一段話:「…當人們開發了一款 App ,就理所當然地覺得這款 App 立刻能在網路上颳起病毒式傳播的旋風,數百萬人都將下載它。…」其實,這是最不切實際的幻想。

對產品經理來說,唯有創新思維的『互聯網+』才能勝出代工思維的『+互聯網』。

圖片來源:Visualhunt

延伸閱讀:

  1. 『互聯網+』與『+互聯網』有何不同?
  2. 【互聯網+1】 到底啥叫互聯網 ?
  3. 【互聯網+2】 從經濟政策面看互聯網+
  4. 【互聯網+3】 互聯網+應有的基本思維(1)
  5. 【互聯網+4】 互聯網+應有的基本思維(2)
  6. 【互聯網+5】 互聯網+應有的基本思維(3)
  7. 【互聯網+6】 你真的知道什麼叫O2O嗎?
  8. 轉型、創新的契機:PM應如何建立一個「互聯網+」團隊?
  9. 「互聯網產品經理」需要哪些特質?與傳統產品經理有何不同?
  10. 互聯網時代:新創公司PM的三不與三要
  11. 互聯網時代:「朝令夕改」不稀奇,更要能接受「朝令朝改」!

若有轉貼需求,請來信(service@pmtone.com)討論。 轉貼時禁止修改內容及標題、須保持所有連結、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原文標題、連結、及作者訊息。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Email
列印
編輯嚴選

編輯嚴選

我們是網站的小小編輯群 專門負責挑選、刊登好文章 歡迎部落客、寫手們投稿至 editor@pmtone.com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