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量指標】Balanced Scorecard(平衡計分卡)

Balanced Scorecard(平衡計分卡)是一套全方位的績效量尺,分別從「財務」、「顧客」、「企業內部流程」與「學習成長」四個構面,衡量企業內外部績效,並協助藉由衡量企業當前績效,擬定長程策略目標方案。

三分鐘讓您快速了解一個PM專有名詞及術語,歡迎收聽產品學院「術語通」單元。


各位PM朋友們大家好,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Balanced Scorecard(平衡計分卡)。

Balanced Scorecard(平衡計分卡)是一套全方位的績效量尺,分別從「財務」、「顧客」、「企業內部流程」與「學習成長」四個構面,衡量企業內外部績效,並協助藉由衡量企業當前績效,擬定長程策略目標方案。

1992年,美國哈佛商學院(HBS)教授Robert S. Kaplan與其好友David P. Norton有感於傳統的績效評核制度,過度重視財務面表現,而輕視其他3個構面的表現,因此在《哈佛商業評論》中,發表了一篇題為《平衡計分卡:驅動績效的指標》(Balanced Scorecard: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提倡以一套更「平衡」的衡量標準,協助企業透過自我監督發掘問題,進而規劃更長遠的策略目標;這便是BSC的存在目的與由來。

BSC具備四個構面,分別有其代表意義。首先,財務構面代表股東、資方對於企業的期望。顧客構面,則顧名思義是來自於市場與客戶對於企業的期望。企業內部流程構面,是為了達成股東與顧客期望,所應採取的業務營運方式。而學習成長後面,則是為了能勝任上述的作業流程,每一個員工應有的能力與成長態度。

圖片來源:Balancedscorecard.org

BSC的重點,在於達成上述四個構面的平衡。所謂的「平衡」,指的是:

(1)企業內部與外部的平衡:外部著重財務與顧客,內部則指企業內部流程與學習成長。

(2)財務與非財務面的平衡。

(3)短程績效與長程企業發展的平衡。

BSC不但是一套績效管理系統,也是一套策略規劃工具。企業可藉由對四個關鍵構面的評測,達成其營運目標。由於不同的管理活動,對於績效數據的要求、度量方式也不盡相同,所以目前BSC已經演化至第3代,可針對不同的策略規劃與管理需求,進行有效地績效管理。

第三代平衡計分卡稱之「策略中心型組織」,和其他一般組織的區別在於–有系統地描述、衡量和管理策略。

Kaplan和Norton闡明建構「以策略為中心」的組織的五項關鍵原則:

(1)將策略轉變為業務術語;

(2)組織與戰略保持一致性;

(3)使策略成為每個人的日常工作;

(4)使策略成為連續的過程;

(5)通過果斷、有效的領導方式引領變革。

對於企業高層及產品經理來說,BSC不僅是公司策略脈絡重要的一環,更能有效制定產品策略,引領產品開發團隊完成組織設定的目標。

以上是今天針對Balanced Scorecard(平衡計分卡)的解說,如果想獲取更多知識內容,歡迎加入我們的產品學院。「術語通」,我們下次見。

歡迎加入「產品學院」,獲取更多知識內容(專有名詞及術語)

產品學院為【PM Tone 產品通】 旗下的《知識庫》社群網站,內容涵蓋各種PM(產品經理、專案經理、產品負責人、產品行銷經理等)所需要精進及累積的軟技能(如:讀書會知識分享)與硬實力(如:產品開發流程或個案討論)。

本文作者:PM大叔

圖片來源:Image by Yvette W from Pixabay

若有轉貼需求,請來信(service@pmtone.com)討論。 轉貼時禁止修改內容及標題、須保持所有連結、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原文標題、連結、及作者訊息。

覺得這篇文章好嗎?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Email
列印
編輯嚴選

編輯嚴選

我們是網站的小小編輯群 專門負責挑選、刊登好文章 歡迎部落客、寫手們投稿至 editor@pmtone.com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