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4】 互聯網+應有的基本思維(2)

2829985075_1024x805

【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似乎變成行銷上的一個夢魘

上一篇中,我們拿了外賣市場做了一個舉例,當「餓了嗎?」出來後,嚴重打擊了百度、大眾點評原有的外賣市場。「餓了嗎?」鎖定在外賣,並沒有百度及大眾點評其它的功能,等到補貼這一波促銷活動沒了,「餓了嗎?」要如何去面對百度及大眾點評?

若你是「餓了嗎?」的運營總監,可以有幾個方案:

一.再來一波補貼:燒錢,比資金,但是百度及大眾點評資金應該比你多。

二.為了對抗競爭對手,它們有的功能,我們也要有:你有多少時間及資金去運作?

三.拿流量再畫一張大餅,再投資金注入,然後反覆第一點。

四.在股市中撈一筆後跑路!

我用馬雲在2016/06月份公開演講中提到的這一段話,做為「中國互聯網市場」思維改變的一個引子。

internet_5

為何把「中國互聯網市場」特別框出?說實在的,「中國互聯網市場」已經有點【變態】:改變了原來互聯網的型態。

設計一個【互聯網】的第二個基本思維,就是重新定義你的競爭對手。

若重新定義了競爭對手,我們還要去硬碰硬嗎?

不過,這個思維的變更真的有點困難,尤其在台灣資源少、變化少、Local化嚴重的思維下,很難去想像如何去找出公司轉型的另一個商業思維模式。

舉例來說:

我們不難想像為何郵局在賣保險及理財產品,但當初是什麼樣的因素去賣面膜?

我實在不想舉台鹽的例子(鹽一向是國家經營的,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原因),你可以很容易想像台鹽可以去賣化粧品,但他架了互聯網後,誰才是他的競爭對手?是 SKII?PC home?7-11?

7-11的競爭對手是全家?若 7-11 要轉型或增加營業額,那麼除了擴充上架產品線外,還有什麼方法?有多少行業,把 7-11 當成競爭對手?

互聯網不是只是 internet 那麼簡單

互聯網不是只有在前面架個網站寫個APP 那麼簡單,它的思考方向其實已延伸到思考公司「供應鏈體系」問題。

互聯網+和+互聯網有什麼不同?

互聯網第三個基本思維是什麼呢?重構公司的「供應鏈體系」,這是一個大課題。

~待續~

給這篇文章打個分數吧~

延伸閱讀:

  1. 『互聯網+』與『+互聯網』有何不同?
  2. 【互聯網+1】 到底啥叫互聯網 ?
  3. 【互聯網+2】 從經濟政策面看互聯網+
  4. 【互聯網+3】 互聯網+應有的基本思維(1)
  5. 【互聯網+4】 互聯網+應有的基本思維(2)
  6. 【互聯網+5】 互聯網+應有的基本思維(3)
  7. 【互聯網+6】 你真的知道什麼叫O2O嗎?
  8. 轉型、創新的契機:PM應如何建立一個「互聯網+」團隊?
  9. 「互聯網產品經理」需要哪些特質?與傳統產品經理有何不同?
  10. 互聯網時代:新創公司PM的三不與三要
  11. 互聯網時代:「朝令夕改」不稀奇,更要能接受「朝令朝改」!

 

圖片來源:Visualhunt

本文作者:

朱婉真(Charisse Chu)

自 1991年即進入資訊界,一直服務於所謂的乙方資訊公司,由小小的工程師一直奮鬥至上櫃公司的技術主管。曾經歷過台灣整個資訊發展時期,主機、DOS、Window、Internet、.com 泡沬化時代,參與過的案子不計其數,如早期較有名的春天百貨、達美樂、誠品等,至中期的經濟部的B、C、D等計劃案,近期的特力屋、好幫手、統一後台處理等等。

目前為台灣某上市公司上海分公司擔任互聯網事業部主管。

若有轉貼需求,請來信(service@pmtone.com)討論。 轉貼時禁止修改內容及標題、須保持所有連結、禁止商業使用,並且必須註明原文標題、連結、及作者訊息。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Email
列印
編輯嚴選

編輯嚴選

我們是網站的小小編輯群 專門負責挑選、刊登好文章 歡迎部落客、寫手們投稿至 editor@pmtone.com

延伸閱讀